查看原文
其他

今晚22:00!《红色学府》登陆东方卫视!

上海大学 2022-10-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纪实人文频道 Author 纪实人文频道

   关注上海大学及时掌握权威信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




今年是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大学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的六集系列纪录片《红色学府——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将于9月20日起连续三周,每周二晚22:00东方卫视播出。


纪录片分为《上青云》《入洪流》《在天涯》三个篇章,从追求真理、革命实践、牺牲奋斗三个层面讲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的历史,体现这所红色学府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并通过上海大学这所高校的历史,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汇聚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李大钊、陈独秀等我党的早期领导人亲自指导筹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萧楚女等“红色教授”亲自授课。上海大学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党干部的重要基地,并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美誉。同时,上海大学作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世人又称“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多著名领导人、革命先烈和杰出人才,如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刘华、何秉彝、阳翰笙、杨之华等都是从上海大学走出来的,由此可见上海大学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



纪录片《红色学府》立足当下、回望百年。摄制组以历史寻访的形式,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采访了50多位专家和早期上海大学师生后人。通过现在上海大学的年轻学子、校史研究者、文艺创作者及上大校友后代等视角,寻找与上海大学有关的地点、人物、档案和故事。



比如,片中展现了在俄罗斯档案馆找到的唯一一段与上海大学有关的珍贵黑白影像,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上海大学章程》原本等。在寻访过程中,摄制组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在四川彭州何秉彝烈士家乡找到了何秉彝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给家人写的书信,体现了那一代有志青年的心声;通过杨之华后人李晓云获得了杨之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党员登记表,从而考证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和入党动机等,这些都是首次在纪录片中呈现。



五卅精神一直是上大师生所铭记的精神之魂,1935年上大校友林钧、周大根等人曾创作了一首《“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导演们从周大根烈士后人的手里拿到了歌曲简谱和歌词,并联系了上海市秋萍学校(周大根纪念学校),请师生们复原了这首歌曲。五卅运动爆发90多年后,充满五卅精神的旋律再次回荡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上空。



在表现形式上,纪录片《红色学府》创意地使用了版画元素。邀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创作了上大主题的版画作品。版画独特的刀法和质感,拥有着简洁明快、单纯强烈的表现力,“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的寓意也与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精神相吻合。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一个革命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最早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高校,培养出了大批革命和建国的第一流人才。《红色学府》这部纪录片第一次用影视的形式展现了上海大学的这段历史。摄制组本着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不仅挖掘了很多新鲜的史料,更有自己的新探索和新研究,大大提升了这部纪录片的文献价值。研究早期上海大学的这段历史,也对中共早期党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的重大题材。纪录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早期的这批革命者生动起来,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增加了片子的可看性。这部纪录片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史内涵,而是体现了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今天中央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积极意义。”



分集内容简介

第一篇章

《上青云》(上、下)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正式成立。在这所国共合作背景下开办的学校里,校务工作主要由共产党人主持,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校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张太雷、蔡和森、恽代英等共产党人也都在这里任教。学生们在这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所红色学府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上海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本集将寻访上海大学开办初期从各地纷至沓来的这些教师和学生们的故事,通过教师邓中夏、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以及学生嵇直、龙大道的故事,还原创办之初的上海大学,以及那个年代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第二篇章

《入洪流》(上、下)       


上海大学的声望越来越高,原来的校舍不能容纳更多学生,1924年2月23日,上海大学从青云里搬到了英租界西摩路132号。随着学校步入正轨,邓中夏不仅在上大开办平民夜校,还在工人聚集地创办沪西工友俱乐部,点燃了沪西工人运动的火种。本片跟随刘华、杨之华、阳翰笙、李硕勋、何秉彝等上大学生的足迹,串起史上著名的二月罢工、顾正红事件和五卅惨案,展现了上海大学风雷激荡的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大学作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时称“北有五四之北大,南有五卅之上大”。1925年6月4日,上海大学被万国商团英美水兵及武装巡捕查封,上海大学被迫开始第二次搬迁。



第三篇章

《在天涯》(上、下)       


1925年,上海大学西摩路校舍被关闭后,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因为五卅运动的深远影响,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们都被吸引来到这所革命的大学。来自安徽泾县的王稼祥来到上大附中读书,来自江苏无锡的秦邦宪、来自四川潼南(今重庆)的杨尚昆等青年学生也纷至沓来,考入了上大社会学系。与此同时,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侯绍裘也来到上大附中担任校务主任。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上大师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实践中学习革命知识。然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上海大学再次被封。师生们或投笔从戎,奔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战场,或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将革命的火种撒播到更广阔的天涯。


198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并继承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在早期上海大学广大校友的期盼和支持下,上海大学顺应时代潮流,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文理兼修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994年5月27日,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以崭新的面貌,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改革精神,秉持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青春勃发、破浪前行,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


溯源初心恰风华,百年传承再出发!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薛堯云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

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圆满落幕,一起看看上海大学的首秀!

欢迎报考!上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成果展正式开幕!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期待《红色学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